消除“白色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更新时间:2015-12-4 14:28:49
大面积使用地膜可能造成农村“白色污染”,那么为什么我省依然不遗余力地推广地膜使用呢?
“可以说,甘肃的省情决定了农业要实现稳产高产,必须走地膜覆盖这条路子。”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创新研发推广,破解了水资源短缺对甘肃农业的制约瓶颈,不仅提高了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而且解决了冷凉地区积温不足的劣势,促进了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高产高效作物的种植范围,对甘肃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粮食丰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甘肃成功实现粮食从依靠调入到供需平衡有余的根本性转变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尽管地膜覆盖为我省农业高产稳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快速增长,也伴随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地膜,不仅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还存在降低耕地质量、牲畜误食、焚烧处理引发二次污染等潜在威胁。
据专家分析,残留地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二是影响作物的出苗,造成作物减产。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11%-23%;三是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超薄型地膜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对耕地土壤结构的侵害,农作物苗期易出现苗黄、苗弱甚至死亡;四是对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带有地膜的饲料后,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五是造成化学污染。
此外,废旧地膜作为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不回收利用也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如何在使用地膜促进农业生产,与保护环境、消除农村“白色污染”之间寻求平衡,是我省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探索消除农村“白色污染”的可行路径也是我省的当务之急。